(资料图)
甘州融媒讯 (记者 周晓琴 何长凯 王凯 通讯员 朱毓佩)近年来,甘州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探索建立“邻里小院”议事会,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拓展基层民主议事渠道,规范村民议事决策程序,着力培养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识,有效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走进甘浚镇速展村,文化长廊里支起了“议事桌”,两侧长廊不够坐,前排“见缝插针”摆上了小马扎,村里的老书记、老乡贤、群众等各方代表围坐在一起,“邻里小院”议事会开场了。大家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地反映情况,工作人员则耐心仔细地把大家的意见建议记录在册。
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鑫说:“过去我们的村民遇到烦心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到我们村上找书记、找政府。如今有了邻里小院议事会,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党员群众在小院里共同商议,既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把事情说开了,好多事儿在社里就能得到解决。”
同样,明永镇秉承“社里大小事,你我来话事”的理念,借助“邻里小院”议事会将传统的居民议事化为协商议事模式,针对矛盾纠纷类、困难帮扶类、产业发展类等各类问题,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列出议事台账,邀请老党员、老模范、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在一起“唠嗑”,协力解决复杂矛盾纠纷,群众获得感、认同感不断提升,村社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以前讨论议题都是在会议室里,现在挺好,在户外议事,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以‘拉家常’的方式,不知不觉就把问题解决了,群众的参与率比以往都提升了一个档次。”甘州区明永镇党委副书记田德昌说。
“邻里小院”议事不仅让居民有了主人翁意识,也提高了农村治理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小到院子里的晾衣空间如何设置,大到“煤改电”、架空线入地、厕所改造,这些都是“邻里小院”的议事内容。“原来家里、邻里有点矛盾或者自家产业发展上有啥疑虑,总觉得是小事情,不好意思拿到村上、镇上去反映,时间长了容易结下‘疙瘩’。现在好了,有了民情茶室,大家一见面一碰头,在社里很快就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要给民情茶室点个赞。”甘州区明永镇下崖村三社村名吕军林说。
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意识的变化源于甘州区多年来不断推行的协商议事制度。特别是今年以来,甘州区创新推行“邻里小院”议事会,完善“民主问事—小院议事—公开晒事—群众评事”工作机制,同时,以社为单位推选老书记、老乡贤、老党员、法律顾问等组建“邻里小院”议事会,通过上门走访、微信征求、电话询问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等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由“问题找上门”向“上门找问题”转变,逐步打通走向“民声”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党寨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组织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码’上响应、接诉即办’工作法,围绕构建‘家门口’治理服务体系,把村社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在全镇20个村171个社搭建‘邻里小院’议事平台,培育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议事协调机制。至目前,全镇共开展‘邻里小院’议事30余场次,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及产业问题50余件。”甘州区党寨镇党委副书记管小东说。